近年来,民勤县检察院扎实履行公益诉讼职责,围绕水资源保护,通过数据赋能、建章立制、类案监督,全力推动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。截至目前,已发现案件线索11件,立案并发出检察建议10件,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件。
建章立制凝聚治理合力,融合履职推动溯源治理。一是深化外部协作,促进协同共治。推动与河长办、水务局等多个部门共同会签了《民勤县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》,建立数据协同共享、案情通报等水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协作机制,形成行政和检察保护合力,筑牢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保护防线,以“检察蓝”守护“河水蓝”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,依法能动履职。聚焦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,并通过现场监督、立案磋商、制发检察建议、提起诉讼等方式,办理涉水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件,发出检察建议10件。
内外协作助力涉水领域,流程再造重塑监督模式。一是加强与技术部门的协作配合。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与技术部门相互配合,利用无人机飞检等非现场监测手段,精准发现问题线索、锁定问题源头,切实推进靶向发力,形成“公益诉讼+技术”工作新模式。比如,我院在对县域洪水河、红崖山水库、石羊河河道开展巡河工作中,使用无人机观察涉案地点,并利用卫星图对比,确定涉案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,精准把握侵害范围。二是加强与外部单位的协作配合。推动与河长办、水利局等多个部门建立数据协同共享、案情通报机制,主动将涉水案件线索以检察建议、磋商等方式移交行政机关,推动其精准、系统地开展查处整治,以“我管”促“都管”,推动形成水资源保护大格局。
宣传引导实现类案监督,实战实效完善监督“闭环”。一是推动成效宣传。我院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,广泛宣传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重大工作动态、重要政策、典型案件等3次。二是持续跟踪回访。通过对行政机关履职情况“跟踪问效”,定期汇总相关涉水案件线索,归纳石羊河流域水环境破坏高发区域、高发时段、高发企业、高发类型预警信息4条,并逐一排查,巡查河段2次、在建工地32处,实现监督办案从“治已病”向“治未病”转化。三是深化社会治理。坚持检察公益诉讼“抓当前、管长远”的监督理念,联合开展水利领域检察公益诉讼个案剖析和类案研究,批量分析案件成因,掌握涉水违法犯罪的共性因素,总结归纳问题背后的机制性漏洞3条,编写相关典型案例2篇,努力发挥“办理一件、影响一片、规范一类”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