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本院要闻 > 正文
本院要闻

【检察官办案手记】那道伤疤与晨光

时间:2025-07-04 来源:  作者:曾东 点击数:

支持起诉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无数的“李梅”点燃维权的火种,更在于通过司法能动填补法律与现实的距离。我们看到的也不仅仅是某个个案的胜利,而是一个社会在法治轨道上生长的轨迹,它让每个人相信,再微弱的呼喊都值得被法律聆听!

“检察官,我没文化,伤口整夜疼得睡不着,医院说再欠费就要停药了,他把我伤成这样,难道就不用负责吗?”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李梅时,她坐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椅子上,声音颤抖得厉害。我看了看登记表——李梅,这个潦草名字的背后,是一张过早被风霜侵蚀的脸。她不断擦拭额角的冷汗,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病历本,指节泛白。接着,她猛然掀起上衣,交错的伤疤像狰狞的蜈蚣盘踞在她的腹部,有的甚至渗着血丝,我的心猛地揪紧。那句“停药”的哭诉,像针一样扎进心里,让我意识到,眼前的紧急困境,是检察履职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。

“这是徐兵做的?”我翻开案卷,故意伤害案的犯罪嫌疑人徐兵是李梅的丈夫,照片上是个面容阴郁的中年男人。李梅的点头微不可察,她迅速拉好衣服。“他多次说要杀了我,没想到这次真的拿刀捅了我”。原来,这起故意伤害案源于一场婚外情。刑检部门以故意伤害罪(致人重伤)提起公诉后,同步将民事赔偿线索移送到我们民事检察部门。案卷材料显示:李梅与徐兵1992年举办婚礼,婚后育有一子。期间徐兵沉溺赌博,多次殴打李梅,李梅不堪忍受,与徐兵协议离婚未果,遂外出打工,期间与王大海相识并产生感情同居。2024年4月18日,徐兵得知外出打工的李梅返回王大海家中,便准备刀具和撬棍在王大海家附近蹲候。4月19日清晨,徐兵见李梅在打扫王大海家楼道的卫生,持刀朝其腹部捅刺一刀。经法医学人体损伤鉴定,李梅伤情为重伤二级。对于李梅来说,刑事指控只能追究徐兵的刑事责任,而她因重伤产生的巨额医疗费、后续治疗费、误工费等,是压在她身上更现实、更沉重的山。她不懂如何打官司,更无力支付律师费用。

面对李梅的困境,我们迅速启动民事支持起诉程序。考虑到她文化程度低、经济困难、缺乏诉讼能力的实际情况,我们决定,不仅要支持起诉,更要同步关注她的生存与救治难题。我们展开了多线履职:

支持起诉:主动对接法律援助中心,为她指派了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。检察官与法援律师多次走访医院、村委会、李梅务工地点,全面收集、固定医疗票据、诊断证明、误工损失凭证等关键证据,确保诉讼请求扎实有据。

紧急救助干预:针对医院可能“停药”的燃眉之急,我们立即启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联动机制。我们亲自前往李梅就诊的医院,详细说明案件性质和李梅的困境,协调医院先行救治,保障其基本治疗不受影响。同时,依据《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》,我们快速启动对李梅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程序,积极与政法委、财政部门沟通,在提起支持起诉的同时,推动司法救助金审批流程加速。

心理疏导:在准备诉讼材料过程中,李梅情绪极不稳定,深陷恐惧和自我怀疑。我们多次对她进行专业心理疏导。同时结合《反家庭暴力法》,详细向她解释人身保护令制度,用以往成功的支持起诉案例给她信心。

庭审当天,徐兵在被告席上依旧蛮横质问:“检察官,我打自己老婆犯哪门子法?”我们回应:“这不是家务事!这是触犯《刑法》第二百三十四条,造成被害人重伤的故意伤害罪!”作为支持起诉机关,我们宣读了《支持起诉意见书》,清晰列明李梅因犯罪侵害遭受的各项损失及法律依据,并当庭展示了扎实的证据链。被告律师反复强调李梅婚外情的“过错”,试图减轻徐兵的赔偿责任。我们当庭驳斥: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的过失相抵原则,其前提是被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存在法律意义上的过错。本案不符合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条件。我们当庭播放李梅在ICU抢救的监控录像时,旁听席传来压抑的抽泣声,被告席上的徐兵第一次垂下了头。

法院最终采纳了我们的支持起诉意见,判决徐兵赔偿李梅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等各项损失共计55691元。当李梅颤抖着接过判决书的那一刻,泣不成声。然而,检察履职并未止步于胜诉判决。

我们持续跟踪的司法救助申请,在判决后不久也传来了好消息。鉴于李梅重伤未愈、丧失劳动能力、家庭极度困难(徐兵服刑无赔偿能力,判决执行存在现实困难),且其受害情况符合重点救助条件,一笔承载着司法关怀的国家司法救助金终于经过审批,解了她的燃眉之急,有力保障了后续治疗和基本生活。虽然她因外出打工一度增加了落实难度,但我们亲自上门服务,确保了这笔“救命钱”跨越千里,安全、及时地送达她手中。

我们深知,一次救助、一份判决,尚不足以支撑李梅彻底走出阴影、重建生活。我们依托“检察+”联动机制,主动对接其户籍地和现居住地(新疆)的村社组织、妇联、人社部门。在本地,协调村社为其保留必要权益;在新疆,通过电话协调当地妇联和社区,为其提供就业信息、技能培训指导。

我们定期进行电话回访,跟踪她的恢复情况和生活状态。如今,身体逐渐康复的李梅在新疆找到了新的工作,生活正一步步走向正轨。每次回访,听到她声音里逐渐多起来的生气,都让我们倍感欣慰。那道狰狞的伤疤或许永远无法抹去,但司法阳光带来的暖意,已在她心底播下了新生的种子。

办案十数年,我渐渐懂得:正义不仅仅是一锤定音的判决,更是让蜷缩的灵魂重获尊严、重燃希望的温度。从支持起诉的据理力争,到司法救助的雪中送炭,再到多元帮扶的绵绵用力,检察履职的每一步,都在努力熨平那道法律与现实之间的沟壑。那些藏在卷宗里的眼泪与伤疤,终将在司法的守护与温度中,顽强地长出向阳的花。

(以上案件由真实案件改编,人物名字均为化名)

关闭

智能悬浮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