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诉讼不仅是司法秩序的“破坏者”,更是司法公信力与社会诚信的“腐蚀剂”。近年来,民勤县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虚假诉讼监督工作部署,创新建立“刑民协同、全链打击”工作机制,通过刑事检察与民事检察双向发力、线索互通、监督联动,推动建立防范、发现、纠正、惩治虚假诉讼行为的长效机制,以更高站位维护司法公信力,以更实举措守护社会诚信体系。
创新协同机制,破解监督瓶颈
牢固树立检察工作“一盘棋”思想,积极践行一体化监督理念,着力破解虚假诉讼监督难点。一是建立线索双查机制,依托统一业务系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实行“民事审查+刑事侦查”同步介入、“案件办理+线索深挖”同步推进、“司法办案+社会治理”同步实施。2024年以来筛查异常案件线索12件,其中5件涉嫌犯罪案件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。二是整合刑民检察力量,组建由刑事、民事检察官联合技术取证人员的专业化办案团队。如在张某虚构债务案办理中,民事检察部门通过抗诉撤销3份错误调解书,刑事检察部门同步固定微信聊天记录、伪造借条等关键证据,最终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追诉,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,实现了刑民协同的良好效果。
构建闭环体系,提升治理效能
围绕虚假诉讼滋生、发展、处置的关键环节,着力构建“前端预警、中端审查、后端追责”的全链条闭环监督体系,推动虚假诉讼治理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系统施治”转变。一是前端查动机,强化精准预警。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,精准筛查涉诉频率异常、事实证据存疑等高风险特征,从源头上提升发现能力;二是中端查证据,夯实事实基础。联合公安机关对涉案资金流水、证人证言、笔迹鉴定等关键证据开展“穿透式”审查,全面固定虚假诉讼事实证据链条,确保案件质量;三是后端纠责任,推动综合治理。对查实的虚假诉讼案件,以依法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的方式监督纠正错误裁判,并同步移送涉案律师、公证人员等诉讼参与人的违规问题,及时建议主管机关或行业协会启动行业惩戒,实现“纠正一案、警示一片”的监督效果。
深化协同共治,筑牢防范体系
在强化内部协同的基础上,该院坚持“向前一步、向外延伸”,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。一是建立府院联动机制。与法院、公安、司法行政等多部门建立虚假诉讼联合防范与协同打击机制,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统一证据审查标准和案件移送程序,形成打击合力。今年以来联合开展民间借贷、离婚析产、劳动争议等虚假诉讼高发领域专项排查3次,筛查重点案件87件。二是构建全域普法网络。制作虚假诉讼识别指南系列普法短视频,在政务服务中心、法院立案大厅等场所设置风险提示展板。建立以案释法巡回宣讲机制,选取典型案例深入社区、乡镇开展警示教育10余场次,发放风险提示手册500余份。
虚假诉讼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民勤县检察院将持续推进虚假诉讼专项监督行动走深走实,持续深化虚假诉讼全链条治理机制,进一步优化刑民协同工作模式,不断提升虚假诉讼监督质效,坚决捍卫司法权威与诚信秩序,为构建清明公正的法治环境贡献检察力量。